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1)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的含义: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
价值的含义: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所形成的。
(2)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由物品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所决定的。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相互关系:商品必然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可能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价值则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
3.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生产出来的, 因而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所决定的。
(2)具体劳动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3)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4.商品的价值量:
(1)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两个条件所决定:①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②由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
(2)商品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职能:货币的五种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1)价值规律的内容P166: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价值制约着价格,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P166:
①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也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客观必然性的实现。
②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的作用:
A.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配置。
B.它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